壓傷(舊名壓瘡,2016/4/13,美國國家壓瘡諮詢委員會(NPUAP)將『壓瘡pressure ulcer』更名為『壓傷pressure injury』)又稱褥瘡,因覆蓋骨突處的皮膚長期或反覆受到外在壓力跟磨擦,而引起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肌肉與骨頭的受傷、潰瘍甚至壞死。

壓傷可分為四種等級:

%E5%A3%93%E7%98%A1%E5%88%86%E7%B4%9A1 %E5%B7%A5%E4%BD%9C%E5%8D%80%E5%9F%9F 1

皮膚發紅無傷口,減輕壓力三十分鐘後仍無法恢復正常。

皮膚已有缺陷傷口並傷及真皮層。

皮膚層全部受傷,已經深及皮下組織或脂肪。

大量的組織壞死,且傷口深及肌膜或肌肉,甚至深及骨頭。

造成壓傷的原因

  • 身體長期維持某特定姿勢,未定時翻身更換姿勢。
  • 輔助物壓迫,如:約束、頸圈、石膏、背架、支架或牽引等
  • 引流管壓迫,如:鼻胃管、尿管及胸腔引流管或膠布黏貼不當。
  • 大小便失禁、腹瀉,導致皮膚浸潤造成皮膚破皮。
  • 病人特定因素,如:糖尿病、血液疾病、營養不良、肥胖、水腫、循環不良、皮膚脆弱、敏感或年老等。

壓傷常發生的部位

%E9%A0%90%E9%98%B2%E5%A3%93%E7%98%A1 %E5%B7%A5%E4%BD%9C%E5%8D%80%E5%9F%9F 1 %E8%A4%87%E8%A3%BD
%E9%A0%90%E9%98%B2%E5%A3%93%E7%98%A1 %E5%9C%963 1 %E5%B7%A5%E4%BD%9C%E5%8D%80%E5%9F%9F 1 %E8%A4%87%E8%A3%BD
%E9%A0%90%E9%98%B2%E5%A3%93%E7%98%A1 %E5%9C%962 2 %E5%B7%A5%E4%BD%9C%E5%8D%80%E5%9F%9F 1 %E8%A4%87%E8%A3%BD

壓瘡的預防及照顧

  • 每1-2小時協助臥床之被照顧者更換姿勢,避免身體同一部位長時間受到壓迫。
  • 行動不便的被照顧者,若長時間坐著時,每15-20分鐘應抬高臀部一次,每次抬高5-10秒以上。
  • 如果被照顧者因為久臥,導致關節部位疼痛不能配合翻身,經由醫師同意,必要時可使用止痛藥(口服或外用藥膏)或使用輔具,如:氣墊床、水枕等減少壓瘡之產生。
  • 大小便失禁、腹瀉,導致皮膚浸潤造成皮膚破皮。
  • 每天早上起床和擦澡(洗澡)前,檢查全身皮膚有無發紅、破皮的現象。
  • 隨時保持皮膚的清潔和乾爽,衣物或床單應定期清洗並保持平整,如使用尿布者應勤加更換,更換時應一併留意周圍皮膚是否有發紅、破皮情形。
  • 注意被照顧者的飲食,營養不良會導致被照顧者新陳代謝率降低,身形開始消瘦,使骨頭突出容易出現壓傷。
  • 一旦出現壓傷,應定時換藥並保持傷口乾爽,換藥前應先洗手,換藥時先以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,清洗時由傷口的中心以環狀方式由內向外清洗,同時觀察傷口的大小、深度、分泌物顏色、量及有無異味等,之後以水溶性優碘(一次使用一枝棉枝)從中心以環狀方式由內向外消毒至傷口周圍,待優碘停留約30秒,再以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,清洗時由傷口的中心以環狀方式由內向外清洗後,以無菌紗布覆蓋住傷口,用紙膠固定紗布即可。
  • 每次換藥應注意傷口的變化,定期回診。
資料來源:林新醫院
Top